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读┃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新在哪?

种豆南山下 祖庆说 2021-10-24

从职初迈向卓越,

你需要这本修炼秘籍

文 | 柯晓珊

五一假期,最高兴的就是收到祖庆老师的两本新书了,重点还有他的亲笔签名!见字如面,真好!赶紧拿出一本,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一书中,祖庆老师从自身经历讲起,点破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三个阶段的成长路径,是一本实操性强的修炼秘籍。
 “职初教师踏踏实实学技术,骨干教师认认真真积经验,卓越教师风风火火做课程。”祖庆老师一语道破三类教师的努力方向,也述明了从职初迈向卓越的成长变化——1从“克隆”到创造

祖庆老师说:“ 年轻老师要学会‘克隆’名师课堂,模仿,是学习本领极为重要的途径。” 你看,在他的职初阶段,他把“克隆”这一技术做到了极致:“每次上课前,我都努力抄一到两遍课堂实录,再把课堂实录压缩成教学设计,把每一个环节要点,写在书上,把一些画龙点睛的评价语,抄在书上。遇到模仿砸了,便进行‘复盘’,琢磨究竟是哪个关键环节出了关键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于是,找机会再上一遍;一遍不行,再上一遍。” 抄写、压缩、梳理、熟记、试上、反思、再试上、再反思……我仿佛看到了那一一无眠的夜,那一页页满满的笔记,那一堂堂“以假乱真”的课。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就是这样扎扎实实,职初老师才能学到踏踏实实学到本领。 我也很喜欢模仿名师课堂,听到好玩、有趣的课,也会搬来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一番。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我总以为学情各异,原来真正的原因是没有像祖庆老师这样下足工夫。正如祖庆老师所言“惊喜,其实是努力到无能为力之后的水到渠成”。 和名师的同课同构,职初教师,你get到一项新技能了吗?

当模仿名师课堂近乎以假乱真时,你可能已经成长为骨干教师了。这时候,你可以尝试“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和别的老师用不同思路来上同一节课吗?这是一种方式。 祖庆老师告诉我们,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作为观课者的身份,我们细致琢磨执教同一课的名师课堂实录,寻找其中的异同点:文本解读的异同、目标制定的异同、课堂实施的异同、课堂理答的异同、教学智慧的异同……求同存异,深入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板块的推进……“只有这样,‘同课异构’才能通过‘看点’去‘看见’,才能获得更多的启迪。”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脑洞大开? 还不止这样,你还知道“异课同构”吗?祖庆老师来给你支招: 专注“群课”。围绕同一位名师不同的课,研究他的课堂共性。“透过一群课的研究,触摸及‘道’的内核”。 琢磨“类课”。研究同一体裁(或类型)的不同的课,古诗、小说、散文、非连续性文本……一类一类地研究,把握这一类课的教学规律。 尝试“比课”。研究同一篇课文不同名师的精彩演绎,充分比较、思考、辨析、提炼,还可以自己再创造,和名师“对对碰”,寻找语文之道。 祖庆老师所说:“年轻教师,起步阶段,适合‘同课同构’,在反复模仿中学步;骨干教师,适合‘同课异构’,在与别人的对比研究中,增长教学智慧;迈向卓越的教师,可以多一些‘异课同构’,在系统研究中,改造心智模式,形成独特风格。”这样清晰的成长路径,你看明白了吗?2从繁复到简约

祖庆老师在书中提及他两个朋友公开课教案,6000多字、8000多字。我并不奇怪,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老师们费尽心思,预设充分,一字一句都详实记录,这不是顶认真的教学姿态吗?注意!祖庆老师强调这两位“千字教案”的朋友都教书近20年了,并非职初教师。 接着,他列举了薛法根老师《匆匆》教学设计,连同目标,不到300字,清清楚楚一条线;他还说到自己的公开课教案,越写越短,有时干脆不写。 发现了吗?祖庆老师列举了三种教案形态:无比详实的教案、重点突出的教案、越来越短的教案。这对应着三个不同阶段的老师。 教案越短越好吗?非也!祖庆老师建议职初教师要写详案,要注意“环环紧扣,步步周全,语语推敲”,这是职初教师“入格之必修课。 教案一直都这么满满当当好几页,好不好?非也!祖庆老师建议骨干教师慢慢减少教案的文字总量,用板块式备课,写清楚主问题和师生主要活动,教案适度留白,便于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他认为:“好的教案,大抵是脉络清晰、疏可走马的。” 迈向卓越的教师教案都特别简单,是不是真的很轻松?非也!这些教师把更多工夫下到课外,“对教材系统梳理,对学生深入研究,对课堂精准把握,对学科深刻理解”,这样才能实现教案在心中,学生在眼中,策略在手中。就像祖庆老师自己,把每一节家常课当公开课认真上,把每一节公开课当家常课从容上。 回想自己从毕业之初到现在,公开课教案无不是洋洋洒洒、密密麻麻的样子。原本还觉得这是值得骄傲的一大荣光,现在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 努力改变,从教案形态开始!
3从入套到出套


祖庆老师说起自己在全县教师面前的第一次亮相,这一次亮相就赢得满场掌声,还得到了教研员、外校校长的青睐。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为了这一次精彩亮相,祖庆老师可谓是“处心积虑”:前两三周就着手准备,找来和评课主题相关的系列文章,一篇篇阅读,一段段摘抄,相关文字整整抄了一本备课本,积累了很多案例和策略;搭建好3000多字的评课框架;还把其中的主要观点背得滚瓜烂熟。听课时,讨巧地把上课环节填进评课框架,一篇华丽丽的评课稿就诞生啦! 怪不得他能在众人面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呢!原来是他做了200%的努力,这是不是一个可学习的套路呢?职初教师,你找到学习的榜样了吗? 等他做教研员时,一听完课就得评课,没两把刷子可不行。你猜他怎么着? 听课前,他早已研究好教材;听课时,记录教师的对话风格,及时梳理关键词;听课后,建构“如果我来上这节课”的思路。发现亮点,提出建议,大胆建构。骨干教师,这也可以成为你的评课思路! 迈向卓越的教师评课,祖庆老师说,那就不是“评课”了,而是“聊课”:上课者、听课者甚至学生,坐在一起,围绕核心的话题,聊这节课,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评课者就以“学习共同体”的姿态出现,彼此成了对话者。
别小看聊课,看起来很轻松的氛围,但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回应,呈现观点,并非易事。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般。聊着聊着,就聊出智慧了,思考也将走向深处。 你也想从职初迈向卓越吗?快快来读这本修炼秘籍吧!

柯晓珊 厦门市骨干教师,厦门市骨干班主任,汤吟莹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在区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多篇论文发表在CN刊物上。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坚持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古诗吟诵活动。





长按二维码进入谷里教育书院购买此书


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究竟“新”在哪?
文 | 王玉静


我终于见到盼望已久的《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了,对于钟爱语文的我来说,仿佛其他的都已经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贪婪地嗅着墨香,淡淡的墨香中有种新而甜的味道。
 
等等,新!不就是这本书的名字中的“新”吗?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出来了,就好像馋猫闻到了鱼腥味,怎能忍得住不去一探究竟一饱眼福呢?到底祖庆老师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新”在哪里呢?诸位看官,莫急,且听我将“新”之处徐徐道来。


1
追求真课堂
怀着敬畏之心,我打开了第一章,看到了“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时,“纠缠”二字很有意思,用的特别有韵味,这其中到底是包含了多少祖庆老师对于语文课的爱恨纠缠。
 
我一页页的痴看着,看着祖庆老师直面剖析自己的听课史、仿课史、磨课史、辩课史、败课史,用大量鲜活的教育实践、课例成败,为一线教师总结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成为卓越教师的实用建议,而且看着这些案例,真就觉得像谦逊温和而又坦诚率真的祖庆老师就在你跟前似的,跟你分享着他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本以为“好玩有趣、耐人寻味、行云流水、洒脱不羁、诗意盎然”就是好课,又岂知在祖庆老师听了大量的课后,方才产生了颠覆性的认识,而“真”才是我们对于一节课是否真正值得学习的新标准,那就是学生是否真正在思考,真正在主动学习语文?教师是否在真正教学生思考,教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堂是不是真的让每个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学语文?精彩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还是教师唤醒学生,让每个学生真的走向了精彩?
 
这直击心灵的拷问,让我陡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眼前浮现出自己上过的每一堂课,究竟有没有一堂课能符合这样的标准呢?这些标准不正是符合我们眼下正在追求的“生本课堂”、“深度学习”、“高阶思维能力”的要求吗?我想只要我们用这样的标准去反思自己的课堂,在反思中不断的改善,少一些花拳绣腿和形式创新,慢慢的回归到真正的语文学习,岂不快哉?


2
磨砺好人品
 
静谧的夜晚,微风拂过窗台,接着读下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缺乏经验的职初教师来说,大抵仿课是最常见的吧,在读仿课史这一节时,祖庆老师总结出了他的仿课三部曲,就是仿其形——悟其神——学其格,而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学其格”了。
 
祖庆老师在这里提到,他尊敬的张光璎先生告诫过他的话,人品大于学问,要想上好课,先要做好人。做人没学好,课格高不到哪里去。这么浅显易懂的话语,却包含着宝贵的人生哲理。模仿名师上课,最终要真正模仿学习的,是名师的人格。

我倒是想到了曾经带我的师父苗老师,我有一次问她,师父为什么听你的课总觉得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心田,润物细无声呢?甚至一节课下来,听课本上我只记了一个课题,不由自主地被你不急不缓的讲课节奏吸引进去了,感觉你和学生浑然一体了,那怎么能是外人可以挤进去的呢?甚至我们语文组的教研组长在评课时,都说“若有机会,我愿做苗老师的学生”。
 
苗老师莞尔一笑,我呀,我就是讲到哪儿,就想着孩子们会是怎么想的呢?她们有什么想说的呢?而当孩子们软糯的小手举起来,用稚嫩的嗓音回答时,我都会一直听下去,不要因为孩子的回答不符合我们的预设而着急打断,并且在孩子们回答完后,要给予评价,这一点倒是像祖庆老师在这里提起的他非常注重对学生语病的即兴诊断与现场点评。当你把孩子们装在心里时,你的课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把孩子们装进心里”,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醍醐灌顶,浇醒了我。眼前仿佛温和又慈爱的苗老师就在跟前,孩子们围着她,而苗老师在中间半蹲着身子笑着听着孩子们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一个优秀的老师,懂得适度往后退,把展示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站立在课堂中央。而吾辈之需则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敢于上裸课

我们做老师的,有几个没经历过磨课的折磨呢?讲一次公开课,说严重点,就像被扒了一层皮一般。多番教学设计,几次推翻试讲。但殊不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就像于永正先生告诉祖庆老师的,如果平时能够好好练朗读,好好练板书,“把工夫花在‘功夫’上”,与其花更多时间磨课,不如更多地磨自己——打磨自己的教育思想,磨炼自己的教学技能,多读书,用心栽培自己,才是一个教师最好的“磨砺”啊。
 
而祖庆老师正是因为做到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才更有勇气去上“裸课”(未经试教的公开课)。刚读到这儿的时候,“裸课”,一直在我脑海盘旋,究竟裸课怎么上,万一课堂上有超出了预设的情况怎么应急?你到底是“胸有成竹”,还是逞“匹夫之勇”?但在这本书的第29页,祖庆老师给了我答案。
 
在《微电影VS微辩论》一课中,祖庆老师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是支持安东还是反对安东。课堂上居然所有学生都支持安东的做法,意见一边倒,这还怎么辩论啊?这时候如果是放到我身上,我肯定是能把这堂课上成“校长铁青着脸,一句不说就走了” 的尴尬课了。
 
但祖庆老师却能快速寻找对策,大胆地煽风点火,“这节课,是要组织辩论的呀,你们这么一边倒,这课怎么上?”当有两三个孩子举手时,“你们看,三个人,要面对那么多同学,肯定势单力薄。这样吧,哪些同学愿意加入他们的队伍,让他们更强大?……否则你们辩不赢的”,课就这样起死回生,柳暗花明了。
 
这时才明白,祖庆老师倡导裸课,不是不磨课,而是把功夫下在日常的细水长流中,对教材系统梳理,对学生深入研究,对课堂精准把握,对学科深刻理解。同样在接下来的说课史、评课史、辩课史、换课史中,每一次的成功与惊喜无不是祖庆老师努力到无能为力之后的水道渠成,无不是老师多阅读、多思考、多尝试才有了教学智慧的持续积累和对教学规律的准确把握。



4
把教案写短
 
《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这本书,文字朴实、案例真切,但读来却总感觉一针见血,甚至能冒出些许冷汗来。对,冷汗。比如接下来在修炼秘笈——第二章《从新手到卓越的课堂修炼》中,祖庆老师竟然对向他要教案的人说“我没教案”。
 
一位名师,一位特级教师,竟然不写教案,冒冷汗吧?开什么玩笑,公开课能不写教案?敢不写教案?我到底要看看有何缘故。

接着读,才发现,所谓的“不写教案”,只不过是把教案写短了,只不过是把力气花在了更重要的地方,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祖庆老师去细读文本,寻找这篇文章和别的文章不同之处了;去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琢磨学习难点了;去思考教学目的,想好几个大板块,预设好几个主问题了;去做PPT了,而至于教学语言,课堂随机生成了。“这样,你的脑子里,便没有了教案的束缚。你不用刻意去构思,学生的回答用哪句妙语去评价;你不用刻意去经营,哪个环节的过渡语该怎么出彩……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要上家长开放课,想着身为班主任的我,一定要在家长面前上好这堂课,树立自己在家中心目中的地位,就算是已经提前一周多的时间备课了,长达好几页的教案和PPT早已滚瓜烂熟铭记于心,但是自己还是怕在家长面前丢脸,所以在上这堂课的前一天,在大家都下班后,七点多了,我还在教室了打开了多媒体,又模拟了一次,当时被一位经过教室门口的老师偷偷拍下了我“努力模拟讲课”的一瞬间,竟然还传到了学校内部QQ群,校长和同事们一致点赞。
 
但剧情并不像各位想象的那般——这堂课我肯定会大放异彩,相反,这节课我上得很累,生怕出一点差池,所以每一句都是在跟着教案走,课堂变得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一直在走课件,至于课堂上孩子们说了什么,现在竟然回想不起来,只记得上完这堂课我都大汗淋漓了。
 
想来如果能像祖庆老师所言,功夫下在平时,能练就将教案写短的本领,能将更多空间还给学生,课就会自由起来,我就不会是课堂上唯一的“主角”。因此,祖庆老师说进入卓越教师行列,则应把更多功夫下在课外,“用一生去备课”,力求心中有教案,目中无人,手中有法。久之,则可臻于“摘叶飞花”“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了。



5
常回看“烂片”
 
我不是骨干教师,因此很少上公开课,但是有时候会去录播室拷下来自己上的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自己上的课,回看一次就再没第二次了,甚至这些课连一次被回看的机会都没有了。原因是什么,我们是同行,都很清楚哈,实在是不愿意重现梦魇!面容不皎洁,体态不优雅,语言不精练,在自己看来,几乎全是缺点。
 
但祖庆老师却常常一遍遍听自己的课。在这本书“我最不喜欢听谁的课”这一节中,祖庆老师用略带自嘲而又幽默的话语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一遍遍看自己课的心理历程。通过回看自己上过的课,黑自己的普通话太“普通”,嫌弃自己的“显摆”,反思自己没有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等等,但却是在这样不断的回看中,在不断的自嘲自黑中,起到了不断警醒自我的效用。当课上成“烂片”时,通过回看反思自己是不是没有留出时间给学生,是不是没有用核心问题贯穿始终?当“烂片”中也有吉光片羽的时刻时,也能够有鼓励自我总结成功经验的高光时刻。
 
读这本书,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祖庆老师对于新教师真诚的帮助和教导,特别感谢祖庆老师能够愿意将这么多年积累的宝贵财富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么富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书又岂是读几遍就能够将其束之高阁的?

王玉静 一枚自由撰稿人。热爱语文,热爱写作,热爱教育,愿尽微薄之力,点亮教育些许光亮。愿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用一份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诗意,努力过好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



—END—
编辑 | 夏荷      审核 | 卓雅

● 管他前浪与后浪,活着就该好好浪

● 刘欢|拐了一个弯,我才发现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

● 朱自清版《复课》,笑着笑着……扎心了!

● 复课学生差异大、线上教学经验如何迁移?关于教学衔接这8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欢迎光临~谷里教育书店700多种好书~等你来选添加微信slxxzk加入“谷里书院书友会”
在右下点个“在看”,我们心情一片灿烂!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