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书速读┃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新在哪?
从职初迈向卓越,
你需要这本修炼秘籍
文 | 柯晓珊五一假期,最高兴的就是收到祖庆老师的两本新书了,重点还有他的亲笔签名!见字如面,真好!赶紧拿出一本,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一书中,祖庆老师从自身经历讲起,点破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三个阶段的成长路径,是一本实操性强的修炼秘籍。
祖庆老师说:“ 年轻老师要学会‘克隆’名师课堂,模仿,是学习本领极为重要的途径。” 你看,在他的职初阶段,他把“克隆”这一技术做到了极致:“每次上课前,我都努力抄一到两遍课堂实录,再把课堂实录压缩成教学设计,把每一个环节要点,写在书上,把一些画龙点睛的评价语,抄在书上。遇到模仿砸了,便进行‘复盘’,琢磨究竟是哪个关键环节出了关键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于是,找机会再上一遍;一遍不行,再上一遍。” 抄写、压缩、梳理、熟记、试上、反思、再试上、再反思……我仿佛看到了那一一无眠的夜,那一页页满满的笔记,那一堂堂“以假乱真”的课。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就是这样扎扎实实,职初老师才能学到踏踏实实学到本领。 我也很喜欢模仿名师课堂,听到好玩、有趣的课,也会搬来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一番。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我总以为学情各异,原来真正的原因是没有像祖庆老师这样下足工夫。正如祖庆老师所言“惊喜,其实是努力到无能为力之后的水到渠成”。 和名师的同课同构,职初教师,你get到一项新技能了吗?
当模仿名师课堂近乎以假乱真时,你可能已经成长为骨干教师了。这时候,你可以尝试“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和别的老师用不同思路来上同一节课吗?这是一种方式。 祖庆老师告诉我们,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作为观课者的身份,我们细致琢磨执教同一课的名师课堂实录,寻找其中的异同点:文本解读的异同、目标制定的异同、课堂实施的异同、课堂理答的异同、教学智慧的异同……求同存异,深入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板块的推进……“只有这样,‘同课异构’才能通过‘看点’去‘看见’,才能获得更多的启迪。”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脑洞大开? 还不止这样,你还知道“异课同构”吗?祖庆老师来给你支招: 专注“群课”。围绕同一位名师不同的课,研究他的课堂共性。“透过一群课的研究,触摸及‘道’的内核”。 琢磨“类课”。研究同一体裁(或类型)的不同的课,古诗、小说、散文、非连续性文本……一类一类地研究,把握这一类课的教学规律。 尝试“比课”。研究同一篇课文不同名师的精彩演绎,充分比较、思考、辨析、提炼,还可以自己再创造,和名师“对对碰”,寻找语文之道。 祖庆老师所说:“年轻教师,起步阶段,适合‘同课同构’,在反复模仿中学步;骨干教师,适合‘同课异构’,在与别人的对比研究中,增长教学智慧;迈向卓越的教师,可以多一些‘异课同构’,在系统研究中,改造心智模式,形成独特风格。”这样清晰的成长路径,你看明白了吗?2从繁复到简约
祖庆老师在书中提及他两个朋友公开课教案,6000多字、8000多字。我并不奇怪,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老师们费尽心思,预设充分,一字一句都详实记录,这不是顶认真的教学姿态吗?注意!祖庆老师强调这两位“千字教案”的朋友都教书近20年了,并非职初教师。 接着,他列举了薛法根老师《匆匆》教学设计,连同目标,不到300字,清清楚楚一条线;他还说到自己的公开课教案,越写越短,有时干脆不写。 发现了吗?祖庆老师列举了三种教案形态:无比详实的教案、重点突出的教案、越来越短的教案。这对应着三个不同阶段的老师。 教案越短越好吗?非也!祖庆老师建议职初教师要写详案,要注意“环环紧扣,步步周全,语语推敲”,这是职初教师“入格之必修课。” 教案一直都这么满满当当好几页,好不好?非也!祖庆老师建议骨干教师慢慢减少教案的文字总量,用板块式备课,写清楚主问题和师生主要活动,教案适度留白,便于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他认为:“好的教案,大抵是脉络清晰、疏可走马的。” 迈向卓越的教师教案都特别简单,是不是真的很轻松?非也!这些教师把更多工夫下到课外,“对教材系统梳理,对学生深入研究,对课堂精准把握,对学科深刻理解”,这样才能实现教案在心中,学生在眼中,策略在手中。就像祖庆老师自己,把每一节家常课当公开课认真上,把每一节公开课当家常课从容上。 回想自己从毕业之初到现在,公开课教案无不是洋洋洒洒、密密麻麻的样子。原本还觉得这是值得骄傲的一大荣光,现在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 努力改变,从教案形态开始!
原来为了这一次精彩亮相,祖庆老师可谓是“处心积虑”:前两三周就着手准备,找来和评课主题相关的系列文章,一篇篇阅读,一段段摘抄,相关文字整整抄了一本备课本,积累了很多案例和策略;搭建好3000多字的评课框架;还把其中的主要观点背得滚瓜烂熟。听课时,讨巧地把上课环节填进评课框架,一篇华丽丽的评课稿就诞生啦! 怪不得他能在众人面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呢!原来是他做了200%的努力,这是不是一个可学习的套路呢?职初教师,你找到学习的榜样了吗? 等他做教研员时,一听完课就得评课,没两把刷子可不行。你猜他怎么着? 听课前,他早已研究好教材;听课时,记录教师的对话风格,及时梳理关键词;听课后,建构“如果我来上这节课”的思路。发现亮点,提出建议,大胆建构。骨干教师,这也可以成为你的评课思路! 迈向卓越的教师评课,祖庆老师说,那就不是“评课”了,而是“聊课”:上课者、听课者甚至学生,坐在一起,围绕核心的话题,聊这节课,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评课者就以“学习共同体”的姿态出现,彼此成了对话者。
别小看聊课,看起来很轻松的氛围,但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回应,呈现观点,并非易事。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般。聊着聊着,就聊出智慧了,思考也将走向深处。 你也想从职初迈向卓越吗?快快来读这本修炼秘籍吧!
柯晓珊 厦门市骨干教师,厦门市骨干班主任,汤吟莹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在区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多篇论文发表在CN刊物上。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坚持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古诗吟诵活动。
长按二维码进入谷里教育书院购买此书
文 | 王玉静
1
2
3
4
5
● 管他前浪与后浪,活着就该好好浪
● 刘欢|拐了一个弯,我才发现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
● 朱自清版《复课》,笑着笑着……扎心了!
● 复课学生差异大、线上教学经验如何迁移?关于教学衔接这8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在右下点个“在看”,我们心情一片灿烂!